2020年8月1日第四季东昌窑烧成分析
发布日期:2020/8/17 11:34:38 访问统计:9194
2020年8月1日第四季东昌窑烧成分析
作者:吴声乐、罗军平、周世江、昌纪荣
2020年第四季东昌窑柴烧活动于7月30、31日装窑,8月1日9:28点火,翌日10:50熄火停烧,5日10:58开窑。
本次以“军民同乐,共庆佳节,同燃窑火”为主题,举行五窑同烧活动。以下为本次烧成分析:
本次烧成共历时26个小时,烧成分为烘干区(500度以下)、预热区(900度以下) 、杂质挥发区(1000-1200度)、烧成区(1200-1250),烘干区和杂质挥发区以及烧成区升温稍缓,每小时升温80-100度,预热区升温稍快,每小时可以升高150度左右,由于柴窑窑内水汽重,拉长烘干时间比较合理,综上来看本次烧成时间分布以及升温速率比较合理,但后期烧熟阶段温度过高,以及由于准备坯体期间下大雨房屋漏水导致上好釉的坯体淋到雨水至缩釉,燃烧使用的柴火下雨淋湿导致窑内水汽过重都对本次烧成有较大影响。
本次烧成最大问题在于温度过高,本窑实际烧成最高温度达到1300摄氏度,而黑釉的烧熟温度在1210℃-1250℃之间,透明釉与颜色釉的烧熟温度都比黑釉低,导致整窑过烧,大量瓷器呈现出紫金色(酱色),失去了本想要的色彩(黑色),也导致部分釉面出现结晶。铁系釉中铁的含量不同,烧成气氛不同以及烧成温度的差异都能使釉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颜色,这也体现了烧制技艺的重要性。只有严格制定烧成周期以及升温曲线,精准控制窑内气氛制度,才能提高产品质量。
(图为第一排左边上层彩绘瓶)
(图为第三排下层彩绘瓶)
本次使用的柴火含水量较高,近几日的大雨淋湿了木柴以及窑体,虽然烘窑时间已经足够长,但是由于燃烧时木柴中的水汽进入窑内,导致窑内出现大量水汽的痕迹,高温下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还原性气体一氧化碳,形成局部还原气氛,导致部分瓷器呈现出明显的金属光泽,呈现阴阳两色。为避免窑内产生还原性气氛,应该加大烟囱抽力,做到木柴完全燃烧,尽量减少窑内水汽,避免一氧化碳生成。
(图为位于第二排的木叶大盏)
本次柴窑准备周期较长,存放的施好釉面的坯体由于漏雨原因淋到水滴,导致釉面发生变化而发生缩釉现象;仿古大盏由于底足使用可撕胶而导致在喷釉的时候造成流釉积釉过厚而缩釉;浸釉的盏部分清釉不够仔细,积釉部分未清理好导致缩釉;一些公道杯、茶壶等容器由于容器内部不好检查及不好清理,造成积釉部分未能清理干净,最后也产生了缩釉现象。今后吸取教训,更加细致严格的检查坯体的积釉情况并清理。采用可撕胶喷釉时应由下往上喷,避免由于流釉产生积釉现象。
(图为位于第二排的木叶大盏)
此次烧成出现了多个开裂、粘鉢、粘底现象,注浆茶壶开裂暂且不论,仿古大盏由于要求坯体比较薄,轻微磕碰都比较容易产生裂痕,本次开裂大盏大概率由于坯体存在裂痕未及时发现造成。粘底由装窑操作不当导致。粘鉢可能由于高温使泥坯塌陷导致,也可能是装鉢不当导致。对仿古大盏坯体的检查要更加全面,不但要检查底部以及口沿,盏壁也要检查。
(图为位于第二排的窑变及剪纸贴花大盏)
本次由于使用的是同一颗桑树的桑叶,虽然使用之前已经做过试烧实验,且试烧效果良好,但本次柴窑烧成效果全部卷折严重,导致木叶盏效果都不太好,存在麻痹大意,风险管控不当,吸取本次教训,一窑使用多种桑叶降低风险。
根据理想情况下烟气的流动规律以及实际情况相结合来看,第一排与第二排温度都比较高,且第一排升温速率较快,建议放置高温釉料产品,第三排相对一二排温度略低,可以放置彩绘、窑变、玳瑁等温度稍低的产品。
此次烧成也产生了精妙绝伦的佳品,仿佛神来之笔,令人叹为观止!